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警告:"擦亮"眼睛,警惕各种不良的"校园贷款"陷阱
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10月26日报道,"校园贷款"是一家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贷款业务。它的初衷是向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贷款,帮助他们完成学业,或解决学生创新和创业所需的资金短缺问题。然而,由于当前校园贷款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,如贷款业务门槛低、经营者资格参差不齐、身份审计不实、合同信息透明、风险预警不足等,一些非法贷款机构已将校园贷款转化为校园危害,造成了不利的社会影响。
为遏制不良‘校园贷’对广大学生的侵害,2016年以来,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》和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开展了联动治理。要求未经银行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。并明确禁止网贷平台以任何形式向大学生放贷。然而,在这个国家严防严治的高压态势下,一些非法组织为了获取暴利,依然铤而走险。现实中,各类不良"校园贷"依然存在,如"注销校园贷","套路贷","培训贷"等不良"校园贷"继续损害着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。有媒体调查发现,与"校园贷"相关的诈骗在2020年上半年再次出现。
注销校园贷"是一种骗局,借注销之名行向大学生推销之实。近期,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"注销校园贷"的新型骗局,不少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都"中招",诈骗金额少则几千,多则几十万,影响十分恶劣。据了解,"注销校园贷"诈骗手法主要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针对已注册的网络贷款平台账户或借款记录,诈骗时会主张"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户,否则会影响个人信用信息";另一种是针对未注册网贷平台账户或无借款记录,诈骗称"您的身份信息已被盗用注册网贷账户,需配合注销,否则将影响个人信用信息"由于骗子能准确说出对方真实姓名,身份证号,学校名称,甚至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,容易让学生放松警惕,有的骗子还主动向学生出示身份证件,工作卡等信息以获取信任,结果,学生最终将网络贷款平台的所有贷款转到"查账户",而查账户实际上是诈骗的个人账户
比如,据媒体报道,2020年10月8号,江苏扬州的小陈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,对方称小陈在大学期间借的一笔9000元‘校园贷’还不上。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打击校园贷。如果小陈再不还,就会影响个人信用。虽然陈同学在校期间并没有借到校园贷,但陈同学还是很惊讶,因为对方提供的信息一点都不差。对方提出,只要他按照操作,小陈的贷款记录就会被取消,个人信用不受影响。在对方的指导下,小陈从多个APP申请贷款,最终申请了三笔共计65000元的贷款。然后,在对方的要求下,贷款被转到了三个陌生的个人账户上。小陈按照要求操作后,对方要求他删除所有下载的APP。